n134816

标签: 双轨

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碟”,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还专门搞了个“双轨制

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碟”,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还专门搞了个“双轨制

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碟”,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还专门搞了个“双轨制”。什么叫双轨呢?简单说,就是针对不同国家,摆出两副面孔。一边是实权在握的政府部门,这套班子主要迎接东方大国,谈的全是实打实的事;另一边是几乎没啥权力的“国民议会”,专职对付欧美国家。而这套玩法的背后,其实是卢旺达总统卡加梅的精明算计。1994年大屠杀后,这个国家几乎从废墟上重建,卡加梅上台后发现,西方援助看着多,实际到账的少,还附带一堆政治条件。反观中国,2000年开始就在卢旺达修路架桥,从基加利到布塔雷的公路就是中国援建的,170公里柏油路直接把首都和南部省份连起来。卡加梅看得明白,西方给钱是为了控制您,中国修路是真想帮您发展。于是他开始玩平衡术,表面上维持西方认可的"民主框架",私底下把实权都攥在自己手里。国民议会那帮议员,说白了就是摆设,真正拍板的是总统府和各部委。欧美代表团来了,就让议会接待,聊聊选举改革、妇女权益,反正不涉及实质决策。中国企业来了,直接找发展署、财政部谈项目,效率快得让西方人眼红。这种双轨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基加利会展中心项目。2016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9500万美元贷款,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承建,两年就建成了。同期德国援助的一个职业培训中心,光可行性研究就搞了三年,到现在还在讨论环评报告。卢旺达官员私下说,跟中国合作就是快,不用开十几次会讨论性别平等条款。更有意思的是卢旺达的"数字身份证"项目。表面上跟欧盟合作搞电子政务,实际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是从中国采购的。华为提供服务器,阿里云负责数据存储,但对外宣传时,卢旺达政府只提欧盟的技术援助。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让欧洲人觉得自己很重要,中国企业则闷声赚钱。卡加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西方最在意的"程序正义",玩得炉火纯青。每年都搞个"国家对话大会",请一堆欧美NGO来观摩,议会还专门成立了人权委员会。但实际政策制定全在总统办公室的发展委员会手里,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基本都是技术官僚,很多还是从中国、新加坡留学回来的。2010年到2023年,中国在卢旺达的投资额从2000万美元,增长到4.5亿美元,涉及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等实体领域。同期欧美援助虽然账面数字大,但七成都是技术援助、能力建设这些虚头巴脑的项目。卢旺达去年出口到中国的咖啡豆就有8000吨,占其咖啡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当然,卡加梅这套双轨制也有风险。去年英国因为卢旺达支持刚果反政府武装,威胁要切断援助。卡加梅的应对很简单,转头就跟中国签了5亿美元的基建合作协议,还邀请中国企业投资卢旺达的稀有金属开采。英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援助照给,但影响力明显下降了。卢旺达的双轨制说穿了就是实用主义,谁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就跟谁合作,至于意识形态那套,能糊弄就糊弄。这种做法在非洲越来越普遍,肯尼亚、埃塞俄比亚都在学。西方媒体老说中国在非洲搞"债务陷阱",但非洲国家心里清楚,中国修的路能用五十年,西方的民主培训班开完就散了。基加利从大屠杀废墟变成"非洲新加坡",靠的不是西方的民主改造,而是中国式的基建先行。街道整洁是因为有了排水系统,夜晚安全是因为有了路灯监控,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卢旺达的双轨制或许不够"政治正确",但对一个急需发展的国家来说,这种实用主义恰恰是最理性的选择。
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搞了个“双轨制”,什么

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搞了个“双轨制”,什么

卢旺达其实很懂什么叫“见人下菜”,为了区别我们跟西方,他们搞了个“双轨制”,什么叫双轨呢?简单说,就是针对不同国家,摆出两副面孔。一边是实权在握的政府部门,这套班子主要迎接东方大国,谈的全是实打实的事,另一边是几乎没啥权力的“国民议会”,专职对付欧美国家。先看政府部门这边。卢旺达总统卡加梅领导的政府掌握着实权,他们和中国打交道时,直接谈基建、投资这些硬通货。比如中国在卢旺达修了很多公路,像沿基伍湖的66公里公路,就是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这条路把当地的咖啡和茶叶运出去,直接带动了经济。还有中国帮卢旺达打的200口井,解决了11万人的用水问题,这些都是政府部门直接推动的项目。数据上,中国是卢旺达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快5亿美元,直接投资1.8亿美元,这些钱都投在基建、制造业这些实打实的领域。再看国民议会。卢旺达的议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虽然名义上有立法权,但实际权力有限。当欧美国家来谈人权、民主这些议题时,议会就出面应付。比如欧盟每年给卢旺达一些援助,2021到2024年计划给2.6亿欧元,但这些钱主要是财政支持,不涉及重大项目。议会可能会和欧盟讨论一些民生项目,但真正拍板的还是政府。还有,卢旺达在人权理事会的投票中,有时会和中国保持一致,比如在俄罗斯人权问题上投反对票,这可能是政府主导的立场,而议会只是走个形式。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卢旺达的历史有关。1994年大屠杀后,西方国家比如法国曾支持前政权,导致卢旺达对西方不信任。卡加梅政府上台后,更倾向于和中国合作,因为中国不干涉内政,还能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中国在卢旺达建了基加利会议中心,这是非洲最大的会议中心之一,由中国政府援建,政府部门直接对接,没有议会插手。而西方国家虽然提供援助,但经常附带政治条件,比如要求卢旺达改善人权状况,这时候议会就出来周旋,避免政府直接冲突。另外,卢旺达的经济结构也决定了这种双轨制。卢旺达是个内陆小国,经济依赖农业和旅游业,需要大量外资。中国的投资集中在基建和制造业,能直接提升生产力。比如中国企业在卢旺达建了工业园,生产电子产品和纺织品,解决了很多就业。而西方国家的援助更多是人道主义性质,比如医疗设备、教育支持,这些项目由议会讨论,但实际执行还是政府负责。还有一点,卢旺达在国际上需要平衡各方关系。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卢旺达和中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但同时也不想得罪西方国家。比如卢旺达加入了英联邦和法语国家组织,和西方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这时候议会就扮演了缓冲角色,和西方讨论一些非核心议题,而政府则专注于和中国的合作。不过,这种双轨制也有矛盾的时候。比如西方国家要求卢旺达在人权问题上表态,议会可能会通过一些决议,但政府为了不影响和中国的合作,往往不会真正执行。比如欧盟曾批评卢旺达的选举制度,但卢旺达政府继续推进卡加梅连任,议会只是象征性地回应一下。总的来说,卢旺达的“双轨制”是一种务实的外交策略,政府部门抓经济合作,议会应付政治议题,既拿到了中国的投资,又不得罪西方国家。这种策略让卢旺达在国际舞台上左右逢源,但也有人批评它表里不一。不过对于卢旺达这样的小国来说,生存和发展才是硬道理,双轨制可能是他们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最优解。
金凤区:创新开展“垃圾分类与文明养犬双轨并行”宣传活动

金凤区:创新开展“垃圾分类与文明养犬双轨并行”宣传活动

让大家在欢乐中学习文明知识,近日,贺兰山中路街道唐徕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联合宁夏住宅物业阅海万家G1区服务处与贺兰山中路综合执法中队,创新开展“垃圾分类与文明养犬双轨并行”宣传活动。...